功能蝶变中的文化策略_琉璃厂画院

功能蝶变中的文化策略

来源:琉璃厂画院 作者:琉璃厂画院 浏览次数:285

  古戏台的命运曾一度黯淡。随着影视与互联网的兴起,传统戏曲的观众逐渐流失,戏台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。然而,这种“失落”并非终结,而是转型的契机。

  在湖南桂阳、山西芮城、浙江宁海等地,古戏台正在完成从“戏曲空间”到“文化综合体”的功能转型。它们不再只属于戏班,而成为乡村文化的“多功能厅”:既可展演,又可讲学;既能祭祀,又能旅游。这种转型,实际上是文化生态的重构,是古建筑在新时代社会分工中的再定位。

  这种蝶变有其深层逻辑。现代社会的信息化与文化多元,让“单一功能”的空间逐渐消失,文化场所必须具备综合属性,才能获得持续生命力。古戏台的多元化利用,使它重新成为乡村社会的能量节点——既维系乡愁,又承载发展。

  这也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:文化不是静态保存的文物,而是动态运行的系统。让古戏台“动”起来,才能让文化“活”下去。

关于我们 | 系列媒体 | 版权声明 | 广告刊例 | 人才招聘 | 联系我们 | 订阅中心 | 网站地图 | 文章索引

中国琉璃厂画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12-2022 chllchy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北京市琉璃厂东街97号珍雅阁
服务咨询QQ:3932566 投稿邮箱:3932566@qq.com 京ICP备14039618号-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