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孟頫曾对好友说,世人多求名,他却愿得静。他常常选一块细密的绢素,自制墨汁,然后安坐半日,什么也不做,只是静静看纸。他说,这种等待,是写字的一部分。
他写《黄庭经》时,纸面干净如雪,他的笔却不急着下去。许久之后,才落下第一笔,那是如水波微起的点画。他写得极慢,每行字像是在呼吸。他的书房外有老梅一株,每逢写字,梅香便悄悄入室。
写完一行,他会停下喝茶,再看那一行。不是为了修改,而是与那一行对视。他说,每行写出之后,就有了自己的性情。他要了解它们,才好继续写下去。这种写法,也许让人觉得繁琐,但他乐在其中。
绢素本身极薄,经不起重笔。而赵孟頫的字,既轻又稳,每一笔都像被轻轻放下,不沾尘土。这卷写完后,他未作题跋,也未署名,只说:“这是心静时落下的墨。”后人再读,皆感纸上之静,深不可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