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艺术市场咨询顾问的张力已经在艺术市场深耕十余年。他曾担任过博物馆的执行馆长,也为书画类画廊主持过直播间的运营活动。
书画市场近两年都较为沉寂,而在今年,他发现整体仍在不断下行。据他观察,身边的画廊主们普遍抱怨了2024年的糟糕行情——“成交量、成交价较去年收缩很多,尤其以高客单价的名家字画,对比高峰时的成交价,目前已是‘膝斩’,比腰斩更甚,成交量也不足之前的五分之一。”
但与高端市场表现截然相反,中低端书画消费市场通过新媒体平台成交量却是指数级增长,目前抖音、快手、视频号、小红书、百度等纷纷在艺术品直播上进行发力,据抖音平台公布数据,2024年上半年书画类直播成交GMV同比增长124%,订单数同比增长121%,客户数同比增长82%。他发现,其他平台也同样能看到书画类直播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。
他认为,书画市场的表现通常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,但其反应往往滞后于整体经济的变化趋势。在经济复苏期间,书画市场可能仍然处于低位,而当其他对经济变化更为敏感的行业开始回暖时,书画市场或许还未走出低谷。相反,当经济开始下滑时,书画市场的调整也不会立即显现,而是会延迟一段时间。
此外,受到政策、文化的影响,对于近年的书画市场或许并不需要太过悲观。比如近几年政策倡导复兴传统文化、增强民族自信,书画整体的关注度比油画、当代艺术有了明显提升。新媒体平台上对新国潮、戏曲翻唱、传统乐器作品二创等的流量扶持,也为书画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。
因此,他认为书画交易在新媒体平台的成交仍会增长,但受政策及平台规定影响,也会逐渐趋稳,形成线下、线上互补状态。
而多年主持书画鉴藏、策展工作的刘晨面对当下的处境,却没有那么乐观。刘晨是逸点艺术机构创始人,他在书画艺术行业内已有30年的经历,从他对以往的印象判断,眼下的局势大概是最差的。
“我们藏家原来大部分都是搞房地产、开矿的、做实业等等,这部分藏家占比在70~80%,他们基本上已经退出收藏的历史舞台了。”
“收藏行业与政策倒是没什么关系。盛世收藏,乱世黄金。现在正处于楼市下滑时期,大家基本上没有心情来从事艺术品收藏。以前很多藏家都热衷于艺术品收藏,但最近经济环境不好,不少人的生意也遇到了麻烦。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艺术品的价格降得很低,他们的购买意愿也大大降低,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。”
他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向我们说明:“多年前,市场不好的时候,价格跌了,很快就有人来抄底。比如说,之前一幅画卖100万,降到70万的时候,大家觉得捡了便宜就赶紧买了。但现在不一样了,上半年70万买的画,下半年降到50万都没人要,到了年底可能30万也没人接手。”
尽管当前艺术市场面临挑战,刘晨依然坚信,随着经济的复苏,艺术市场必定会有所回升。
对于刘晨所说的“价格暴跌也无人接手”的现状,中国国检艺术资产服务中心负责人徐一墨总结为“无量空转”。
在艺术品市场中,“无量空转”是指某些艺术品的价格已经跌至谷底,但并不意味着当前的交易量很大。尽管这些艺术品价格已经触底,但市场上也未必有买家接盘,加之买入的成本高,即便但再低都属于“惜售”,尤其是对于那些好的作品,如已故名家或大师的作品,即使价格已经大幅下跌,市场上仍然可能缺乏足够的购买意愿。因此,这些艺术品在市场上形成了“无量空转”状态。
他认为,在市场低迷时期,艺术品的持有者往往不愿意以低于其心理价位的价格出售,除非面临财务困境或迫切需要资金。例如,如果一件艺术品原先以10万元购入,而现在市场价格已跌至2万元,除非持有者遭遇破产或其他紧急情况,否则他们很少会选择在此时出售。因此,这些艺术品往往被持有者保留在手中,而不是流入市场。
即使在某些情况下,艺术品以2万元的价格成交,再尝试以这一价格出售时,也可能难以找到愿意接盘的买家,因此就变成了“空转”。(雅昌艺术)